便利店社区店热过大卖场
尼尔森今年出炉的《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研究中显示,去便利店消费的渗透率从去年的32%上升至38%和35%,大卖场的市场份额持续被抢占。与此同时,卖场的收入增长也在持续放缓。报告中显示,虽然2015年国内超市零售额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5.6%,但近年来的增速呈下滑的态势。尼尔森预测,国内超市行业未来几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16~ 2018年收入增速在2%~3%左右。
“总的来说,线下市场的购物篮金额表现为降低,原因在于购物者购物目的的变化。以往购物者会出于‘大量囤货’目的在大卖场或是超市购物,但今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有所减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更偏好在便利店采购所需商品。同时,线下购物者更加注重愉快的购物体验以及促销。”尼尔森中国区副总裁丁霞这么总结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城市中绝大多数人口已经形成了一种社区化的生活方式,而“社区营销”恰恰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与背景下所诞生的事物。在城市中,星罗棋布的社区蕴藏着巨大无比的商业潜力。“下楼就能买到”、“出门就能消费”迎合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化的显现,即时性购买需求,也是中国便利店消费走向成熟的标志。冲击之下,不少大卖场开始更侧重于通过改善品牌形象、开展有趣的促销和宣传来挽留忠诚顾客并提高他们的购物篮金额,另外,开设新型门店和发展电商渠道也成了不少零售品牌的新选择。
拥抱电商道阻且长
尽管在线下盘踞多年,然而想要在线上实现从零到一,对于没有电商基因的老牌零售行业来说,或许并不容易。以沃尔玛为例,它的电商道路便走得并不顺畅。培育自有电商业务时,沃尔玛收购了彼时正如日中天的1号店,希望凭借收购一个有竞争力的电商公司帮助其快速在非本土国家步入正轨。
然而,结局却并不美好。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今年6月20日,沃尔玛和京东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以增发5%的股本将1号店核心资产出售给京东。而京东,或将成为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的下一个可能性。十月,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
显然,经过了失败的一次尝试后,沃尔玛选择了与电商巨头合作这一新路线,这份选择的优势显而易见。成熟的电商平台拥有更为稳定的流量,可以减少前期企业为了引流而产生的费用;强大的电商基因和长期的实战经验也使其在运营方面更加专业,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线上的玩法。另外,通过和平台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试水电商的风险,包括投入成本和回报压力等。
但也并非毫无隐忧。新达达自身与京东磨合时间并不算长,众包物流模式之下配送服务难以标准化,对于沃尔玛来说,如何利用好已具达达-京东双重基因的新达达满足自身需求也是一大难题。
布局多业态多渠道多平台
当然,零售巨头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线下融合外,业态的更迭也迫在眉睫。在沃尔玛的诸多业态之中,山姆会员店一直是赚钱的一项,一家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一年的销售额可比5-6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大卖场业态)的销售额。而据沃尔玛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国有近20家山姆店已经初步选址,项目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当中,在即将到来的高速发展期,沃尔玛会员店会继续强势市场。
今年,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也透露,麦德龙将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大力拓展旗下便利店品牌“合麦家”,批的两家便利店计划今年5月率先在上海开业,其他城市的“合麦家”也在积极筹备中。
家乐福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多业态、多渠道、多平台将是家乐福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例如,在家乐福的便利店内,除了提供新鲜的咖啡,餐饮,还提供话费充值或者物业、水电、网络等费用的缴纳服务,更有免费的Wi-Fi及充电设备,还有一些小型的自助机器,可免费打印照片;门店有可以和家乐福的网上商城连通的触摸屏,让顾客下单购物,并在门店自提。
显然,老牌零售巨头们也在用另一种姿态的转型,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而到底哪一条道路更加适合传统商超,没人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